Wednesday, November 13, 2019


《走過香港奧運路》
有關楊秀瓊和南華會等內容的失準與補充


由香港體育協會暨奧林匹克委員會前秘書長彭冲撰寫,201910月由南華體育會出版的書《走過香港奧運路》,有關楊秀瓊、渡海泳和南華體育會(簡稱南華會)等部份內容有誤。謹羅列於下:
58
1.58指南華體育會在1921開始舉辦渡海泳,並無考證。根據香港三聯書店2014年出版的《香江游泳史--閒暇、海濱與海浴》第89頁,南華體育會是自1924年才開始舉行渡海泳,並非1921年。

2.楊秀瓊在193010月14日參加,以破紀錄成績奪冠的,是由域多利遊樂會舉辦的全港公開渡海泳比賽不是南華會辦的渡海泳賽。那年代不同泳會都會自行或與其他團體聯辦渡海泳賽。華人團體辦的,一般只限華人參加,賽道由紅磡游向北角七姊妹。而域多利遊樂會舉辦的全港公開渡海泳比賽,自1906年起,便每年舉行一次,中西人士皆可參加,賽道由尖沙咀碼頭游向域多利遊樂會,即現今中環大會堂位置。是每年華籍泳手向外籍泳手挑戰的好時機。楊秀瓊是首位在此渡海泳賽以破紀錄成績奪冠的華人。

1930年10月15日香港的工商日報

2.1931楊秀瓊在此渡海泳賽得亞軍,不是三甲不入。

3.1932楊秀瓊在此渡海泳賽再奪冠軍。
1934年8月10日新加坡的南洋商報

4.楊秀瓊揚名全中國是因為在193310月,她代表香港在南京參加第五屆全國運動會,包辦五項泳賽冠軍一鳴驚人。她因此佳績獲選代表中國參加1934年的第十屆遠東運動會,勇奪四項冠軍及女子組總冠軍為國爭光。

5.楊秀瓊不是被推薦代表中國出席1936年柏林奧運會她是參加奧運游泳選拔賽,達到大會要求,打破一項全國紀錄,獲選為泳賽代表。她19365月在香港參加奧運選拔賽時,不單打破一項全國紀錄,還打破了兩項全國紀錄,分別是100400自由泳。
1936年5月25日香港的華字日報

6.楊秀瓊19368月在柏林奧運會,參加100背泳賽,雖然預賽已被淘汰,但游出的成績,比她在1935年創下的全國紀錄快出1秒。可惜當時派記者到柏林採訪的中央社發報錯誤消息,沒有提及楊秀瓊這項佳績並錯說她在400自由泳預賽落敗,根本她沒有參加這項比賽。
第34頁
7.34頁的合照說明有誤,圖中男子是1930年代香港著名男泳手陳其松,不是陳啟宗。此照攝於1931年的廣東省水運會,當時曾在上海出版的多本雜誌上刊登。查看該書指的二人合照來源:《第五屆東亞運動會中國香港代表團專集第二冊》第7頁,亦清楚註明二人合照的右邊是陳其松,不知為何彭沖的書會錯弄作陳啟宗。另外,楊秀瓊只參加過一屆遠東運動會1934年那屆也是最後一屆。
《第五屆東亞運動會中國香港代表團專集第二冊》第7


8.57頁,把域多利遊樂會(Victoria Recreation Club,簡稱VRC) 舉辦的全港公開渡海泳賽,錯寫成南華會舉辦。據《香江游泳史--閒暇、海濱與海浴》一書考證,香港早於1868530,便有洋人舉辦渡海泳賽。當日共有六名外籍人士參加,由九龍游至香港中環。自1906年起,此賽事得到英文《德臣西報》贊助,成為每年一度的賽事,由VRC舉辦。賽程為1730碼(1公里=1760)。第57頁的列表是這渡海泳賽女子組的成績,非南華會舉辦。表中1924年的成績應為3431秒。
 
第57頁
9. 57頁第二句指,南華會「至1929年才於北角七姊妹海濱搭蓋竹棚泳場」。這是錯誤的。南華體育會前身叫南華遊樂會,1917年開始辦游泳活動,到1920年改名為南華體育會,開設游泳部,1925年已在北角七姊妹海濱搭蓋竹棚泳場,此泳棚在1927年8月被颱風吹毀,南華體育會於1929年用三合土興建較堅固及更大的泳場,同年629由港督金文泰揭幕。


10.59頁,有關韋漢娜的描述有誤,她是在2009年,世界大學生運動會取得100自由泳和100蝶泳的冠軍,且打破大會紀錄。

11.43頁第1段,有關1950年代香港運動員的身份,本人向多名體壇前輩請教過,情況並非如此。只是不能雙重代表而已,即不可同時代表香港及某國/地區參加亞運、奥運等國際賽事。若某人在同一大賽如亞運代表過香港,他不能再代表其它國家/地區。他若要改變代表身份,要先辦手續,獲本身地區/國家及大賽主辦方同意才可。

而按常理看,五十年代非香港土生華人要入英國籍不是容易的事,需經嚴格審核,還要在報章刊登聲明,不大可能因為能代表香港比賽,英國就會給你英國國籍。況且申請入籍的時間程序起碼花上一兩年,怎來得及?通常選拔賽在正式國際賽前數月才舉行,才知道誰有資格被選拔。

此外,戚烈雲本人是在香港出生,按當時的英國國籍法,他是擁有英國屬土居民身份,根本不存在要他放棄中國國籍的問題。翻查當年他進入中國大陸的報導,他也沒有說過香港或英國方面要他放棄中國國籍,他是因為嚮往新中國而離開香港北上。所以第43頁的說法令人置疑。

12.3335頁最底一段有關滿洲國的描述有誤。滿洲國是由日本扶植成立,表面上,名義上都是獨立國家,元首是大清帝國最後一名皇帝溥儀。有國歌、有國旗,其地位絕不等同當時的台灣和朝鮮,台、朝確是早被大清帝國割了給日本的殖民地。日本是刻意把滿洲國包裝成獨立國家,並不叫它做殖民地。

中國看穿滿洲國是由日本支持和操控,因此不斷向國際社會指出:這是日本佔領中國東北後扶植而成的傀儡政權,意圖欺騙國際社會,掩飾其侵略行為,是偽政權、傀儡政權,因此沒有資格成為國際大賽的成員國。並不是說滿洲國是日本的殖民地,那是兩個概念。

19325月至6月間,日本人控制的大連《泰東日報》先後發表《世界運動會,新國家派選手參加,劉長春、于希渭赴美》、《奧林匹克大會覆電承認滿洲國的建議,且要求滿洲國速交國旗與國歌》等報導。可見並不像台、朝兩地運動員,以日本殖民地代表身份參賽。

13.第35頁最後二行對孫基禎的描述不妥當,怎麼1988年才終於恢復呢?大韓民國於二戰後建國,孫基禎於1947年已恢復韓國籍,並成為不少韓國馬拉松選手的教練。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