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June 23, 2019

mm 是米釐(米厘),不是釐米(厘米)


多年前已發現有台灣和大陸好些人或組織,把電影菲林的濶度單位mm的中文名稱,寫錯成釐米,或簡寫厘米,其實應是其milli的音譯米釐,或米厘才對。但寫錯的情況原來積習已久,還似乎越趨嚴重。

米釐,簡寫米厘,英文是millimeter,縮寫mm,這十進制長度單位在民國初期傳入中國時,很多人,尤其電影界人士愛用音譯的米厘或咪喱稱之,即千分之一公尺。按音譯稱外來事物令人有時尚感。電影是當時的新興事物,其行內用語,很多都是按音譯而成,例如camera ,便譯作開麥拉。

後來十進制有了一套固定的譯名,mm被譯作毫米或公釐()。而centimeter,縮寫為cm,即百分之一公尺,被譯作釐(),又稱公分。如此近似的譯名可能是導致後來引起誤會的源頭。

為免誤會,近年很多電影活動及電影資料館,已把millimeter(mm),統稱為毫米,但不少人仍愛沿用舊稱,即超8()電影,16()電影,35()等等。現今,似乎不少文字工作者都不知米釐()為何物,以為是釐()米反轉了,故常常弄錯或改錯。

香港較少出現弄錯此名稱的原因,可能由於二戰後,香港業餘攝製電影的活動,較大陸和台灣普及和自由,報刊和書籍經常刊登關於超8()電影,8()電影的活動。香港電影人接受傳媒訪問,也常米()不離口。而兩岸因有較多政治限制,電影拍攝大都是由專業人士操弄,業餘人士較少機會接觸,故對譯名普遍認知不深。
記住!  mm 是米釐、米厘、毫米、公釐或公厘
cm 是釐米、厘米或公分,不要弄錯!
1981年香港萬里書店出版的書《超8米厘電影》的封面
1936年上海一份雜誌上的一個8咪喱電影機及放映機廣告
1935年上海《明星》半月刊內一個廣告
2017年9月,我曾以電郵向台灣的《放映週報》主編洪健倫反映米釐(厘)錯弄成厘米的情況,他有以下回應---
是的,釐與的混淆在台灣社會也有非常悠久的成因。例如1999年的電影《8mm》在台灣就被翻做「八」,「8、16攝影機」也都是資深台灣電影工作者口中常出現的詞彙(連《放映週報》在創刊初期也寫過一篇「16電影之死」的文章......)。在網上搜尋一下,還會發現不少其它領域的部落格也都曾經為文討論過「mm」這個單位的譯名,可見台灣社會對於兩著的混淆幾乎已經積非成是。也因如此,一直很難改過來,才會出現您看到的混淆或在中英文翻譯時的誤譯,我未來在編輯上也會多加留意。(順道一題,除了「釐/」的混淆,台灣媒體上也常見「銀幕」與「螢幕」兩者的混用。

或許我可以在《放映週報》目前隸屬的研究發展組會議上提出來,讓同事們討論看看,是否可以透過什麼方式扭轉大眾(或至少業界)的觀念。畢竟電影中心也肩負電影文化研究出版與教育的責任,這些相關詞彙的正名,也可以是一個項目之一,我們是否能夠透過《放映週報》、《電影欣賞》或其它展演或出版的形式去推動正名(甚至這些詞彙的混淆現象本身或許也可以是一個本地電影文化研究項目),都可以提出討論。如果資源充裕的話,對於大眾普及教育而言,是個有趣的題目呢!